将输出舰船有效部署到后排是提升舰队战斗力的关键策略。舰船的默认站位由系统根据舰船类型自动分配,前排通常为高防御单位,中排为均衡型,后排则为高输出或功能性舰船。若想将特定输出舰船固定在后排,需通过调整舰队编组和舰船定位实现。首先需明确舰船蓝图中的舰船定位属性,该属性直接决定其在战斗中的站位优先级,例如标注为后排输出的舰船会自然被系统分配至后排。
实际编队时,需在舰队创建界面手动调整舰船顺序。虽然无法直接拖动舰船位置,但通过舰船类型和定位的组合可间接影响站位。将高攻击但防御较低的巡洋舰或航母类舰船编入舰队时,系统会优先将其放置于后排。避免为这些舰船加装前排定位的模块或技术值强化,否则可能被系统误判为前排单位。舰队中前排单位的数量也会影响后排分配,若前排坦克型舰船充足,输出舰船更易被系统分配到后排。
对后排输出舰船,应优先强化火力、命中率等攻击属性,而非护甲或回避等防御属性。技术值加点方向会隐性影响舰船的定位权重,过度强化防御可能使系统将其归类为中前排单位。建议在蓝图研究阶段就明确舰船的功能分工,避免后期因技术值冲突导致站位混乱。部分特殊舰船如载机巡洋舰或导弹驱逐舰,其默认定位更倾向于后排,可优先选用此类舰船作为核心输出。
敌方会优先攻击前排单位,因此后排输出舰船的生存依赖前排的有效掩护。若前排过早溃败,后排舰船将暴露在火力下。建议定期检查战报,观察后排舰船的实际站位和承伤情况,必要时通过增援功能补充前排单位。增援指令可临时调整舰队结构,例如将高防御战列巡洋舰增援至主力舰队,能进一步稳固前排防线,间接保障后排输出环境。
部分高速舰船若未明确标注为后排定位,可能在移动中被系统分配至中排。可通过降低其引擎强化等级或更换低速装备来减少此类情况。后排输出的部署是舰船定位、编组逻辑和技术强制的综合结果,需通过多次实战测试微调才能达到理想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