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遇敌方偷袭时能否有效守卫阵地往往决定了战局的走向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防御的核心在于提前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,包括合理布置炮塔、碉堡等固定防御设施,并确保其攻击范围能覆盖关键路径。建筑布局应采用分层防御策略,第一层以步兵和轻型部队为主,第二层部署坦克等重型单位,第三层安排远程火力支援单位。同时必须保持资源调配的灵活性,优先升级防御建筑的攻击和耐久属性,确保其能承受敌方首波突袭。
日常需储备足够钢材和石油用于紧急维修防御工事,粮食储备则直接影响守军士气。当发现敌方侦察机频繁活动时,应立即调整税率至90%快速积累黄金,用于战时资源补给。科技研发应侧重防御类项目,如提升城墙耐久度、增加炮塔射程等基础属性。野地采集的宝物建议优先分配给后勤属性50以上的军官驻守,这类军官能显著提升资源采集效率,为长期防御战提供物资保障。
面对陆军突袭时,采用金甲战术将装甲车等防御型单位前置吸收伤害,远程单位如火箭炮和突击炮在后排集中输出。若遭遇空军轰炸,则需运用炮灰战术——派遣单个步兵单位吸引敌机火力,为防空部队争取反击时间。所有防御部队必须保持满士气状态,可通过医院设施或空投补给策略即时恢复。特别注意炮兵等移速缓慢的单位需提前部署,必要时使用闪电战策略提升40%行军速度抢占有利位置。
日常需维持100架以上侦察机编队,定期巡查周边区域,发现敌军团集结迹象时立即启动预警。通过军团频道协调盟友布防,利用军团城市的高级军备增强防御火力。若判断实力悬殊,应及时通过外交协商争取停战或联合防御,军团战中可借助盟友的空降部队策略获得紧急支援。防御胜利后需快速修复受损建筑,并将部分资源转移至备用城市分散风险,避免连续遭遇掠夺。
在稳固阵地的同时,应通过科技研发逐步解锁干扰射击破坏掩体等减益类策略,削弱敌方进攻能力。定期更换防御设施位置防止被针对性破解,利用地形优势在山地、森林等区域设置埋伏点。注意保持民心稳定,避免因税率过高导致生产力下降。最终形成以主城为核心、野地为缓冲的立体防御网络,才能在被偷袭时实现从被动防守到战略反攻的转换。